-
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全国多中心组长单位 启动全球首研预防金葡菌… 已有 人浏览
2022年6月6日,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全国多中心组长单位举行“评价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大肠杆菌)用于骨科手术目标人群的Ⅲ期临床试验”线上启动会。 参加启动会的有:本中心项目主要研究者、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共同负责人、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公茂琪及科室各位研究者,北京积水潭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王美霞、副主任陈志刚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申办方成都欧林生物常务副总经理樊钒;研发人陆军军医大学邹全明教授和曾浩教授;中心实验室301医院检验科主任张有江;泰格医药联席总裁吴灏、泰格疫苗事业部负责人宋华妮、泰格首席专家石男等;SMO公司海博特经理武欢等。 项目主要研究者、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在启动会上致辞。他表示,金葡菌耐药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临床难题,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无疫苗上市,欧林药业在解决这一难题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于2018年10月23日启动了II期临床试验,历时3年,多中心共348名骨创伤感染受试者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良好。在首免后14天,五种抗原成分特异…
2022-06-07 查看详情信息 -
在创新中砥砺前行——北京积水潭医院在“2020首都青年医学创新与转… 已有 人浏览
11月28日,由北京医学会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支持的“2020北京医学会首都青年医学创新与转化大赛”决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我院五个项目团队分别经由北京医学会各分会及我院推荐参加比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决赛的20项青年医师的优秀成果从200项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 手外科杨勇医生团队项目“肌肉再分布技术(MRT)在智能仿生手运动意图识别中的研究”荣获大赛二等奖 矫形骨科杨德金医生团队项目“ABM髋关节翻修系统”荣获大赛三等奖(唐浩医生答辩) 麻醉科种皓医生团队项目“智能麻醉穿刺辅助系统”荣获大赛三等奖 本次获奖的我院项目均是在临床上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团队合作研究产生的。我院科研处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上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学科交叉,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在医院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文图丨 科研处 种皓 王珍
2020-12-02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教授团队、周一新教授团队荣获北京医学科技… 已有 人浏览
11月28日,北京医学会颁发第五届北京医学科技奖奖励,我院创伤骨科蒋协远常务副院长主持的《肘关节外科疾病诊疗创新技术的建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矫形骨科周一新主任主持的《髋膝关节重建关键技术体系及临床应用》项目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蒋协远教授团队成员领奖 周一新教授团队成员领奖 北京医学科技奖是由北京医学会设立的首都医药卫生行业的科技奖项,旨在引领首都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推动尖端医学科研成果的产出。两个项目获奖,充分肯定了我院在科技创新推广工作中的贡献,我院将秉承“精诚、精艺、精心”的精神,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步伐。项目介绍《肘关节外科疾病诊疗创新技术的建立及推广应用》属骨外科中肘关节外科疾病的诊疗技术领域。肘关节损伤后易发生僵硬和异位骨化、关节置换的失败率高,导致初次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项目组通过十年潜心研究,率先提出了肘关节僵硬的手术-康复-心理一体化治疗的中国模式,建立三维导航机器人辅助下肘关节旋转中心轴定位系统,建立了符合国人特点的肘关节置换新模式,减…
2020-11-30 查看详情信息 -
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China Biobank)骨质疏松调查结果发… 已有 人浏览
针对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知晓率低和骨密度检测手段严重不足的困境,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首席科学家田伟的指导下,北京积水潭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牵头,在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中华影像技术分会的支持下,联合全国十几家三甲医院,开展了“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研究。 2020年11月16日,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China Biobank)骨质疏松调查结果发布会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会场以及项目合作单位同时在线联合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首席科学家田伟,北京积水潭医院常务副院长蒋协远,中华健康管理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曾强教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任袁慧书,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主任程晓光,中华影像技术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付海鸿教授,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张琳琳,中华健康管理杂志编辑部主任宋国营,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李君,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病研究所研究员尹香…
2020-11-18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第二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初赛 已有 人浏览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医院科技创新成果储备、强化一线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10月27日,我院科研处及院工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初赛。大赛通知发布后,我院职工积极响应,共有27个项目团队报名,项目来源涵盖脊柱科、创伤科、手外科、足踝外科、矫形骨科、普通外科、口腔科、中医针灸科、运动损伤科、心内科、干部科、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院感办公室、资产处、中药房、设备科、创伤骨科研究所等19个科室,其中医疗团队17个、护理团队5个、管理团队4个、基础研究团队1个。初赛由科研处于洋处长主持,聘请中技所、中科院大学两位具有医疗成果转化资深经验的专家、部分学术委员会专家和医疗管理专家作为评委,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根据项目的临床意义、创新性、前期基础、市场前景以及现场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终12个项目晋级决赛。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院内医疗、护理及职能处室的一线工作人员参会,他们纷纷表示,从此次活动中感受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决心和力度,并希望积极加入到…
2020-11-04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入选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已有 人浏览
10月19日,科技部印发关于《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我院作为全国40家试点单位之一,成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试点单位。 依据《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通过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产权激励,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试点的主要任务包括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管理和服务、加强赋权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安全和科技伦理管理、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作用等。试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赋权工作,赋权的成果应具备权属清晰、应用前景明朗、承接对象明确、科研人员转化意愿强烈等条件。 作为此次赋权试点的医疗机构之一,我院将依据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的管理制度、转化流程和决策机制,力争形成…
2020-10-23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荣誉】北京积水潭医院技术创新项目组团参加“第三届中国医疗… 已有 人浏览
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是国内医疗创新顶级赛事,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指导,由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承办,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协办。本次大赛共分6个类别,全国共有665个项目报名参赛。 我院本次共有4个项目组5个创新项目参加比赛,经过初赛、复赛的重重筛选,最终5个项目全部杀入全国总决赛。其中来自麻醉科的“智能麻醉穿刺辅助机器人系统” 项目获得光机电组总决赛二等奖,来自骨科研究所的“真皮细胞外基质来源软骨再生支架材料”项目获得医用耗材与植入产品组总决赛一等奖,来自矫形骨科的“移动智能动作监测骨科康复指导仪”项目获得人工智能产品组总决赛二等奖,另外一个来自矫形骨科的“ABM髋关节翻修系统”项目获得医用耗材与植入产品组总决赛一等奖。同时这些参赛项目也参加了医院项目专场赛,并获得单项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北京积水潭医院获得大赛最佳组织奖。 与此同时,作为优秀参赛项目单位,我院受到大赛主办方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邀请参加了2020年9月17日-19日,在苏州国际博…
2020-09-22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创新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9月9日,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创新项目“ABM髋关节翻修系统”获得第三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该项目研发团队由矫形骨科主任周一新教授领衔,杨德金博士参与研发并代表团队参赛。ABM髋关节翻修系统比赛得分排名全国总决赛第一名 该赛事是国内医疗创新顶级赛事,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指导,由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承办,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协办。大赛现场本次大赛共分6个类别,全国共有665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本次在山东德州齐河县高新技术开发区举行的医用耗材与植介入产品类别赛,经过层层筛选,共110个项目入围复赛决赛。大赛分成长组和初创组。杨德金代表团队以成长组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成长组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奖牌和荣誉证书ABM髋关节翻修系统是由周一新教授领衔的团队联合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高新内植物产品,目前已经上市,临床应用500余例。由于产品具有国际领先的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获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也将疑难手术的耗时从约5-6小时降低至2-3小…
2020-09-10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和创伤骨科在肌少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已有 人浏览
近日,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牵头的中、德、荷、英四国学者合作的研究工作“肌肉密度预测髋部骨折风险”在线发表于老年医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 (2020,DOI: 10.1002/jcsm.12616,影响因子9.802,中科院一区Top)。放射科王玲医生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创伤骨科吴新宝教授和放射科程晓光教授为通讯作者。老年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最后的骨折”,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据报道,老年髋部骨折在伤后1年内的死亡率达12%~37%。如何早期将髋部脆性骨折高危人群精准识别,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如能准确识别并预测老年髋部骨折风险,并采取措施降低髋部脆性骨折发生率,则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针对这一挑战性课题,我院放射科和创伤骨科合作,基于扬帆老年髋部骨折项目人群,共收集了918名髋部脆性骨折患者和316名健康老年志愿者,采用髋部CT数据,聚焦于肌肉密度的三维精准测量,发现肌肉密度这一新兴指标预测髋部骨折风险优于传统的面积骨密度(aBMD),为老年髋部骨折风险预测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
2020-09-08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创新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9月2日至9月4日,“第三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光机电组全国复赛、决赛在湖北省鄂州市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举行。本次大赛以“关注转化医学面向临床实际需求、强化技术创新与创新服务”为主题,入围光机电产品组复赛角逐的企业和团队项目共50余项,最终杀入决赛项目20项。我院麻醉科与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研发的“智能麻醉穿刺辅助机器人系统”以复赛综合评分87.4分的成绩以第一名晋级,最终在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是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及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指导、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的全国性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自2018年起已成功举办两届,此次比赛是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首次在湖北举办。我院麻醉科从2018年起开始摸索医工合作模式,积极推动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智能麻醉穿刺辅助机器人系统”项目组由我院麻醉科王庚主任医师、周雁主任医师等医学专家及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藤江正克教授带领的机器人研发团队共同组成。该项目…
2020-09-08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李星野拟入选2020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选拔经过形式审查、初审、复审等环节,产生拟入选人员150名。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示了拟入选人员名单,我院脊柱外科李星野入选。这是我院近五年来再次有人员入选科技新星计划。本年度我院、所从12名符合推荐条件的人选中遴选出6人进行推荐,其中医院推荐4人、研究所推荐2人。申报期间科研处为申报人员详细解读申报要求及相关管理办法,对推荐材料严格形式审查,与申报人员一起为提高申报质量共同努力。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委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新星计划选拔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旨在选拔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以项目为依托开展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骨干。文/科研处李星野,医师,201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在近年来的科研工作中作为负责人承担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影响因子最高为15.221。此外,李星野通过了香港外科学院…
2020-07-28 查看详情信息 -
【专题报道】北京积水潭医院机器人团队登上《Nature》 “聚焦中国…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6月2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领衔研发的中国首台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天玑机器人,登上了《Nature》特刊-“Medical robotics in China(聚焦中国医疗机器人)”。本期作者Sarah O’Meara在特刊中提到,2016年,田伟院士团队领衔研发的机器人辅助手术产品天玑(TiRobot),一款可以进行脊柱手术的单臂机器人,首次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作者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显示,从1999年到2019年的二十年间,在生物医学工程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领域,作者中包含中国学者的论文发表数目,从142篇增加到4507篇。第一个高峰出现在2008年,在“达芬奇”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首次部署到中国医院后两年。第二次高峰是在2017年,即中国设计的第一款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获准销售一年后。 在本期特刊A medical robotics revolution (医学机器人革命)一文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指出,“长期以来,外科医生需要突破“手、眼”局限性,以实现精准稳定的手术,这阻碍了骨科手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
2020-07-01 查看详情信息 -
【专题报道】 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机器人革命 已有 人浏览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作为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先驱者,介绍了医疗机器人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并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原文以A medical robotics revolution为标题发表在2020年6月25日的《自然》特刊“自然聚焦-中国医疗机器人”上。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473-020-00257-y 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阐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如何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度Q: 哪些因素驱动了医疗机器人的发展? A: 20世纪50年代,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经历了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随着大量的医疗器械和诊疗设备出现,医生拥有了更加丰富的治疗手段,使疾病的诊疗过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骨折,早期基本依靠石膏外固定技术,一个疗程需要3-6个月,患者在治疗期间非常痛苦,疗效也不满意。随着近几十年医疗设备的不断创新,现在骨折患者的疗程可以缩短到3-6天。通过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术后几个小时就可以下地行走。 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先进的医疗设备提供了大量数据,考验着医生的分析能力。因此催生出以AI和…
2020-07-01 查看详情信息 -
【专题报道】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机器人先行者 已有 人浏览
原文以A pioneer in medical robotics为标题发表在2020年6月25日的《自然》特刊“自然聚焦-中国医疗机器人”上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473-020-00259-w“临床一线的经验、优秀的院内团队和协作网络,激发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机器人方面的创新”根据2019年世卫组织的一份报告,肌肉骨骼疾病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对于许多骨科疾病而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案。然而,微创手术的需求不断增长,用来辅助复杂手术的智能设备却仍旧缺乏。在这一临床需求的驱动下,自1956年成立以来一直是骨科和烧伤领域的领军者北京积水潭医院(下文简称积水潭医院),将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说:“长期以来,外科医生需要突破“手、眼”局限性,以实现精准稳定的手术,这阻碍了骨科手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们从2002年开始研发骨科手术机器人。”在田伟院士的带领下,医院率先发展了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建立了智能骨科手术系统。积水潭医院已搭建了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和科研转化平台,多次牵头…
2020-07-01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四家市属医院联合主办中关村“火花”活动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6月30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主办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活动采取线上会议的模式,参会人员近200人。会议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处于洋处长主持,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闫颖处长、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科教处潘军华参加会议并致辞。 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领导致辞闫颖处长表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关系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有意义,目前已有200多个项目借助于“火花”活动实现技术、投融资以及创业服务等对接,希望更多的医疗项目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希望通过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为市属医院培养一支技术经纪人队伍。潘军华处长介绍了医管中心对市属医院成果转化工作的总体布局和规划以及2019年取得的成绩。感谢管委会对医疗领域成果转化工作的支持,也希望市属医院能够与中关村各园区积极对接,推动项目的落地。路演活动中,来自四家市属医院的8个项目进行了展示,项目涉及智能康复监测,AR导航、干细胞治疗、医疗防护用品等多…
2020-07-01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2019 年绩效考核成绩进步显著 已有 人浏览
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及各临床、职能科室的有效管理和团结协作下,北京积水潭医院2019年市属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院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针对22家市属医院进行的2019年绩效考核中总绩效排名第13名,位于第二等级,较上一年排名进步8名,同时荣获排名进步奖;单项奖励获得市属医院(22家)排名第2名的好成绩。5月29日召开了积水潭医院绩效管理委员会会议,院领导高度重视,院党委专职副书记李玉梅参加了会议,总会计师侯常敏主持。会议重点总结分析了2019年绩效考核与评价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2019年度医院多次召开绩效管理委员会会议,完善考核指标管理制度,讨论设定院内绩效考核指标。在齐抓共管的基础上,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同时医院公益性也得到了较好体现,特别是职工满意度和人才满意度的高分值,得益于职工的理解与努力。针对2019年度绩效考核中失分指标,绩效委员会也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逐一提出改进措施与办法。其中,患者满意度(门诊、住院满意度),医疗DRG综合能力,骨科MDC值,科研SCI论文,临…
2020-06-01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医疗机器人临床技术创新和转化成果分享”专… 已有 人浏览
5月14日,“医疗机器人临床技术创新和转化成果分享”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顺利举办,集中展示了积水潭医院目前正在研发和孵化阶段的机器人相关项目。会议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处于洋处长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豫副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刘亚军教授、周雁主任医师、程洋副主任医师,真健康公司陈向前博士代表研发团队分别对骨盆髋部骨折复位机器人、冲击波治疗机器人、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人机协同穿刺机器人、肺部肿瘤精准穿刺机器人作主题分享,详细汇报了研发思路和项目进展。在技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上述几款医疗机器人的技术路线、临床需求及应用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科教处处长潘军华、中关村管委会产业处副处长白伟昌,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付小龙参加会议,并对医院在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高度认可,从创新政策运用、成果转化机制及医工企协同角度提出建议。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院士以“临床技术创新及产品转化”为主题作重要点评与总结,肯定了上述几款医疗机器人的研究方向与临床需求。…
2020-05-19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9项目获市卫健委2020年“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3月31日,北京市卫健委对2020年“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拟批准立项项目进行了公示,北京积水潭医院有9项获批立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1项,自主创新项目7项,青年优才项目1项。本年度“首发专项”申报工作得到了院内各科室积极响应,共收到52个申报项目。因限项要求,科研处组织了我院学术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函审,从研究价值、创新性、研究方案和研究基础等方面给予评价打分。为遴选出更符合“首发专项”资助要求的项目,科研处邀请了5位院外专家,根据委员的评审结果选出36个项目组织了答辩评审会议。专家们按照“首发专项”的资助目标和要求对每个项目进行了专业性指导,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最后择优选出了19项上报市卫健委。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我院9项入选,立项项目数为历年最高。“首发专项”是由北京市卫健委组织,总体目标是面向首都,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需求为导向,开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健康促进等新技术、新医药健康产品以及卫生管理策略的应用性研究,促进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适宜技术的推广普及,培育优秀青…
2020-04-17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连续在顶级骨科学术期刊发表三篇论文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伊始,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冯华教授团队在顶级骨科学术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IF = 6.093)连续发表3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果。2020年1月,张志军大夫发表题为《A High-grade J sign is more likely to yield higher postoperative patellar laxity and residual maltracking in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rotational distal femoral osteotomy and combined procedures》的文章。该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股骨远端去旋转化截骨术在治疗伴有髌骨运动轨迹不良(J形征)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提出术前高度J形征是造成该术式术后临床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2020年3月,宋关阳大夫发表题为《Excessive Pre-operative Anterior Tibial Subluxation in Extens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ferior Knee Stability after Anatomic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的文章。该研究为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胫骨前移现象对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2020-04-03 查看详情信息 -
在传承中创新,将创新传承——北京积水潭医院召开纪念孟继懋逝世40… 已有 人浏览
孟继懋教授生平孟继懋,字公伟(1897-1980)。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赴美就读于芝加哥Rush医学院,1925年归国后致力于创建中国骨科专业,先后领导北京协和医院,人民医院骨科工作,为我国骨科专业奠基人。1957年后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历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名誉会长及国际外科学会会员。2020年1月20日,是中国骨科先驱孟继懋教授逝世40周年。为纪念、缅怀、学习孟继懋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组织召开了“在传承中创新,将创新传承”交流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特邀嘉宾荣国威老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副院长蒋协远,副院长吴新宝,工会主席孙丽芳、总会计师侯常敏,各科室代表、青年医生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研讨会由院党委专职副书记李玉梅主持。会议首先播放了由宣教中心制作的专题片《立足伟人肩膀 传承先辈精神》,从医疗、科研、教学三个方面回顾了孟继懋教授的一生。孟继懋从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两次赴美学习。1936年归来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1957年,孟继懋任北京…
2020-01-20 查看详情信息